期刊导读

安全工程专业普通化学高效教学探索

《普通化学》是新疆工程学院为非化工专业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覆盖面广,对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合物等相关的知识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介绍。该课程开设于学生学完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公共课后,学习燃烧学等专业课之前。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化学入门课程,该门课程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实现高中化学知识和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顺利接轨,又要把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类健康问题等重大课题无缝对接地融入学生的认识中[1-2]。新疆工程学院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普通化学》(第六版)作教材,由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写。教材前两章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其余章节依次为水溶液化学、电化学、物质结构的元素周期律、无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等相关知识。课程分两学期进行教学,力求展现化学学科全貌,联系实际生活生产,贴近工程和社会活动,体现各学科交叉[3]。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理工科的学生能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设计和考虑。同时,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结构-性质-用途”逻辑关系和化学思维方式,提高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1 《普通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强调基础理论,忽视与安全工程专业的有机结合

首先,《普通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涵盖面广,内容多难度大,且部分没有太强的规律性。如无机化合物部分的知识点散碎零乱,系统性不强;物质结构相关知识则理论性太强,对高等数学的基础要求较高,内容过于抽象,与生活生产相距甚远[4]。课程的这种理论性太强的特点,导致学生容易在学习初期感觉难懂吃力而轻言放弃,更谈不上与安全工程专业的有机结合。其次,课程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的传授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偏理论而非实践,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再次,在教材中与实际生活贴近的内容,没有能够适时地补充与工业生产相关的案例,无法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联系的重要性[6]。针对以上的几点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提升课程趣味性和实用性,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课程内容与学时不匹配

浙江大学第六版《普通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分九章,课程内容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合物、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等方面。这些知识对于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每一章都是按照一门课程进行学习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分两学期对该课程进行学习,每学期48课时,其中课内实验8课时。课程理论性很强,课时数分配得太少,无法在教学时兼顾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例如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只能分配到8课时。通过这8个课时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熵和吉布斯函数两个状态函数,掌握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变ΔrGmθ的计算并能用于反应方向的判断。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与ΔrGmθ的关系,明白为什么浓度、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有影响。还要向学生介绍活化能、阿伦尼乌斯公式、反应级数等背景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及控制和清洁生产的概念。时间太少,教师无法做到全面而又深入的教学,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1.3 师资队伍无工业背景,缺乏实际生产经验

新疆工程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类专业为主的综合高等院校,在校教师的学科背景大都以工科和理科应届毕业研究生为主。这就客观上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生产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与实际生产相贴近的第一手教学资料,更谈不上经验和感想[7]。

1.4 学生知识功底差异大,无法做好兼顾

新疆工程学院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同学比例占一半以上,这部分同学中有很多人国语水平有待提高,上课对老师的讲解存在跟不上和听不懂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同学中学时期专业知识水平不过关,对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相关推导和计算部分知识无法进行有效学习。

1.5 教法过于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程的教学目前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部分知识讲解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模拟,但收效甚微。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没有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部分学生甚至出现消极懈怠倾向,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上一篇:安全工程专业实习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以北京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